

文章來源: 更新時間:2025/07/28
SUMMER
夏日炎炎
2025
梅雨時節
潮濕環境可能導致紙張變形、起皺、霉變,甚至影響印刷圖案的清晰度。以下從防潮原理、儲存環境控制、包裝防護、應急處理等方面詳細介紹印刷紙張的防潮方法:
Part 01.
紙張主要由植物纖維構成,纖維本身具有親水性(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),且纖維之間的空隙會因濕度變化而膨脹或收縮:
環境濕度高于紙張含水率時,紙張會吸收水分,導致邊緣卷曲、尺寸變大,嚴重時出現霉斑。
環境濕度過低時,紙張會釋放水分,變得脆硬易破損,但潮濕的危害通常更常見且嚴重。
Part 02.
防潮控制
濕度范圍:理想儲存濕度為 45%~60%。超過 65% 時,紙張易吸潮;低于 40% 時,紙張易脆化。
溫度范圍:建議溫度保持在 18~25℃,避免溫度劇烈波動(溫差大易導致空氣中水汽凝結在紙張表面)。
用溫濕度計實時監測環境,放置在紙張堆放區域附近。
潮濕地區或季節(如梅雨季)使用除濕機降低濕度;干燥地區可適當用加濕器調節,但需避免直吹紙張。
倉庫或儲存間應遠離水源(如衛生間、水管),地面做好防水處理(如鋪設防水地磚、墊高架板)。
通風與密封結合
通風時機:在外界濕度較低(如晴天)時,開窗通風 1~2 小時,排出室內潮氣;陰雨天氣需關閉門窗,避免室外濕氣進入。密封儲存:長期儲存的印刷品可放入密封倉庫、密封箱或防潮柜,減少與外界潮濕空氣的接觸。
Part 03.
防潮技巧
離墻離地:紙張堆疊時,底部用木質托盤、塑料架墊高(距離地面至少 15cm),避免地面潮氣滲透;側面與墻壁保持 30cm 以上距離,防止墻面冷凝水影響。
整齊堆疊:紙張需平整堆放,避免傾斜或受壓不均(防止局部變形后更容易吸潮),堆疊高度不宜過高(防止底層紙張受壓變形)。
分類堆放:不同類型的紙張(如銅版紙、牛皮紙)分開堆放,避免因含水率不同而相互影響;已印刷的成品與未印刷的紙張分開儲存,防止印刷油墨沾染或受潮暈染。